Chapter3自行創業需要的觀念

3-1     我適合創業嗎?

Ü  檢視自我的需求

自行創業最需要的是什麼?資金、人脈,還是技術?

對我來說,「商業技術」以及「專業技術」是自行創業者必須具備的。但是,正確的「觀念與決心」其實更是不可或缺的。

這就如同在遠方有一顆鴿子蛋般大的鑽石,只要你往前走過去就可以拿到,問題是,它就在你前方,但如果你是往左走那就拿不到,或是在拿的路程中遇到各種障礙,而開始抱怨,一下嫌距離太遠,一下嫌障礙太多,沒過多久,你可能心裡就產生:「唉~這個鑽石我是拿不到了,可能沒那個命吧!」的消極心態。

於是,明明是你可以獲得的鑽石,最後卻被別人拿走了。

因此,我才會不斷地強調,自行創業時「觀念和決心」是最重要的。觀念可以藉由學習而來,決心則需要自己對自己的期許。

無論是因為不想再看老闆的臉色、不想一輩子領薪水、被老婆追著要奶粉錢,或是有心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──例如:我一直覺得我家樓下的蚵仔麵線很難吃,而愛吃蚵仔麵線的我也覺得目前市面上好吃的蚵仔麵線並不多,因此我一直希望能自己開一間提升產業品質的蚵仔麵線攤。

無論如何,創業都必須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來支持自己的信念,讓自己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繼續走下去,畢竟創業不是在上班,創業的好處在於沒有老闆給自己壓力,缺點則是容易鬆懈,往往等到壓力出現時──可能已經是股東來看帳,銀行來逼債了。

當你有了決心之後,剩下的就是正確的觀念了。不過,說觀念或許有些籠統,接下來我就針對正確觀念來舉例說明。

Ü  正確的財務邏輯

無論你的夢想有多偉大,不賺錢的生意,就像白日夢一樣遲早會醒來,而且醒來時還會特別頭痛。所以無論是多麼小的生意,唯有自己具有正確的財務知識,才是做生意的基本;唯有能開源節流才會聚沙成塔,才有機會萬丈高樓平地起。

大多數人創業會失敗是因為不正確的財務觀念,而且這個不正確的財務觀念,通常都存在我們沒有感覺到的地方。

這種情況其實在我們生活周遭就隨處可見,例如:我家樓下的早餐店,從我高一吃到現在,十多年來,那家早餐店的生意總是非常好,買個燒餅要排隊十幾分鐘。以前我只覺得當他們家的小孩真好,因為家裡做生意賺錢,所以早上常常就是直接抓一大把零錢當作午餐費和自己的零用錢,但令我好奇的是,他們家生意這麼好,卻一直沒有買房子,反而一直住在租來的的早餐店樓上。

隨著年紀漸長,自己開始做生意後,我終於知道爲什麼他們家沒辦法買房子的原因了。

基本上那家傳統的早餐店生意很好,每天大約會有200300個客人,以每個來客消費大約是70元計算,每天收入大約是23萬左右,那預估25千元為單日營業額,物料成本大約是3成來計算,每天大約可以賺14,000元左右,扣除了房租、水電,不含人事(因為人事就是自家人),一個月獲利大約是將近30萬。

根據在下由鄰里長以及街頭巷尾鄰居的田野調查中發現,他們一家六口人,每月租屋花費大約是15千元左右,但是收入卻高達30萬一個月,每個月卻依然需要東湊西湊的過日子。

在某一次閒暇喝完豆漿之餘(因為個人喜歡有點燒焦味的豆漿,所以都會在快收攤時才去吃,而且因為要收攤了,老闆通常會讓我續杯。),跟老闆閒聊一下後,我發現了幾件事情──

老闆根本沒認真計算成本,他忘了將每天兒子、女兒拿去當零用錢的費用也算進去,那也算人事成本吧!

他只記得估算一袋麵粉可以做多少個燒餅,卻忘記要把消耗的瓦斯估算進去。

由於全家人每天都要一大早起來做生意,生意結束後,大家也幾乎都累了,所以衣服大多是全部送洗,這一點其實也是成本,但早餐店老闆也沒算進去……

以上這些林林總總的開銷總計之後,老闆發現,每月獲利扣除這些開銷,每個月只剩下不到5萬是真正的利潤,而這5萬可能也在家人旅遊和吃喝玩樂後消耗殆盡,當然他們就永遠處在辛苦工作的循環中了。

這樣的例子,仔細想想,是不是常發生我們身邊?而且這只是一個對於成本沒有精算的微小例子,其他還有如前文所述,在加盟中提到的創業回收觀念,這些都是我們在創業時最容易被數字所騙,也最容易忽視的。

我們常可以發現許多人做個小生意就可以買房、買車、送小孩念博士,有些人卻是辛苦一輩子。

當不同對象在相同的生意與客觀條件下打拚,卻有不同的結果時,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──「理財觀念」。因此「正確的財務邏輯」對於創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
Ü  理性的市場分析力

一般人在做市場分析時,常常容易依照自身情感與印象來做分析,理性的市場分析就像是減肥的胖子在面對自己的肥肉一樣,知道要控制情緒不能多吃,知道要多運動,但偏偏就是做不到(唉~身為胖子的我有很深的感觸)。

我們生活周遭一樣有很多這樣的例子。例如:每年颱風季一來,天氣變化,造成收成不好,導致葉菜類供不應求,價錢上漲,這是合理的。但是幾乎每年颱風過後沒多久,葉菜類一定是先上漲,然後再一段時間又會開始下跌,而且下跌到都要拿去餵給豬仔們吃了。

這幾乎是每年一定發生的狀況,但是,大約三個月後就會回穩。我想每年都發生這樣的狀況,如果有台機器可以保存好葉菜類的新鮮度,那大家每年光賺這個就賺翻了。

如果說漲價是因為天災,那一顆高麗菜5塊就是人禍了,因為大家看見高麗菜很缺,甚至可以飆高到一顆200300元,所以一窩峰都跑去種,當然最後就是菜多到賣不出去,然後大賠。

以上這些例子好玩的地方不是價錢的大跌,而是在於這件事幾乎每年都發生,這簡直就跟我身上的肥肉每晚在增加是一樣的意思。

問題是,每年都發生的事情爲什麼農民仍無法避免呢?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看見蔬菜價錢飆高,所以就想趕這股熱潮跟著努力種菜,卻無法理性的看待市場。

於是,才短短一年就可以忘記去年發生的事情,有時候再加上媒體的渲染,往往會變成一種單純的情緒需要,而不是市場需要。

可見,具有理性市場分析力其實是很困難的,有時往往就造成前面提到的──「一窩風式的的連鎖加盟」,當然最後就是兵敗如山倒。而且大家往往都會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搭順風車的人,而抱著有得賺先賺的錯誤心態。

當然不只是農民,更不只是在價格的波動,上面這樣的情況其實發生在各行各業,不理性的市場分析也出現在各個國家,甚至是曾經創造經濟奇蹟的日本政府。

日本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步入經濟成長的大蕭條,於是日本政府開始投入大量的公共建設,希望利用國家的整體投資,以公共建設來推動國家的經濟起飛。簡單來說,就是大量的興建公共建設,創造就業機會,讓人民賺錢,有能力消費,以推動經濟提升。

這就如同我們可以把國家的經濟想像成是一個大水車,水車是靠著錢流動而運轉,而整個國家經濟就像是一條河流,河水流動得愈快,水車轉得也愈快,於是打入更多空氣活絡河流,甚至可以將河流分支出去使河床變大、灌溉面積增多、河裡的魚蝦變多,被水滋養的地面則能長出各式豐富的植物,帶動動物的繁殖,一切欣欣向榮。

所以當日本的經濟河流停滯不動時,相對的,整個國家就如同那條停滯的河水一樣,失去流動帶來的生命力,河水缺氧、魚蝦死亡,地面的數目不再繁茂,河水無法再衝激出更多肥沃土地來生長植物,自然無法供應更多的動物糧食。這一連串的影響,也造成了人民無法吃飽,不敢生孩子,這時也就是國家整體經濟停頓,不再成長了。

於是日本政府依照經濟學家的建議,提出了投資重大公共建設的方式來刺激產業發展,等於是用國家的錢來推動那個水車。簡單來說,就像是河邊村子裡的人集合了大家的錢,來買個電動馬達讓水車自己運轉,然後就可以帶動河水流動,讓魚蝦豐富、讓農地可以灌溉。

聽起來很有道理,問題是,如果那條河流停下來的原因是因為堵塞?如果是因為河床變大,所以上游的水流量已不夠供應這樣大的河床呢?那是不是無論水車怎麼努力轉動,還是一灘死水,更何況還可能買到不好的馬達,常常需要維修;或是買了馬達裝錯地方,變成不能用的蚊子水車(就像我們有各種蚊子館一樣)……

所以,日本花了一大筆錢,做了一堆沒有用的公共建設,但是經濟依然走了長達15年的蕭條。一個這樣讓西方人讚歎的日本政府;一個深具工業能力以及豐富技術的官僚,加上刻苦的民族性,但是卻一樣沒有理性的去分析市場。如果他們不只是把水車裝上馬達,而試著多方評估分析,而嘗試疏通河道呢,那是否就有不一樣結果()例如:創造更多的市場)?

當然,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況並非如此簡單,也許現在來看這個例子有些事後諸葛,但是日本的例子歷歷在目,這樣的方法還是很多政府在使用。

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是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方法,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,就像村民看見水車動了,好像河流也動了。但是,那只是好像,其實沒有解決市場最基本的供需問題,那還是一灘死水,就像搶種高麗菜的農民,看著昨天新聞報出來的高價,想像著自己田裡一個月後收成的高麗菜,想像著那塊田簡直就像是一塊種著鈔票的寶地,卻忘記了大家都這樣想的時候,高麗菜可能就多到沒有人要吃了。

所以我們可以看見──小到看天吃飯的農民,大到擁有豐富資源的政府,一樣會犯錯,無法去理性的看待自己所面對的市場問題

理性的去看看和思考想供需之間的關係,市場是由買賣形成的。

供需+買賣=市場

因為有供需、有買賣,所以形成市場。不然,如果大家都是自己養雞、自己吃,哪裡還需要交易呢?

當然,市場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,是可以被挖掘出來的,只是在創造的過程中要仔細想想,自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水源,還是為水車裝上馬達蓋了一個蚊子館,做了一個看起來好像很棒,但是其實根本是浪費時間、浪費金錢的事情呢?

Ü  客觀的自我反省力

當你懂得「正確的開源節流」,才不會亂花錢;當你懂得「清楚理性的市場分析」,才不會去找一個看起來很好,但是根本沒生意可做的市場方向。

當你具有這兩項正確觀念後,剩下的就是如何去經營,這個部分可以有說不完的經營管理方法,但是最主要的就是──「是否具有客觀的自我反省能力」?

創業者就像是掌舵的船長,船長要給大家方向,要深得人心,要能指揮調度。

問題是,沒人可以給船長方向,沒人可以告訴船長該怎麼做,當然船長可以熟讀航海手冊,但是如果船長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,等到出錯時,誰去告訴他呢?如果是金銀島裡那個獨腳海盜船長,那更不敢有人說了,因為會被抓去餵鯊魚。

我們常常可以看見,很多創業的人很用功,看了很多書,或是聽了很多人的意見,但是常常會有以下這樣的情況發生。

 

 

[案例1]

要善待員工,給員工充分的自主性,讓員工發揮創造力與上進心,結果卻導致員工工作散漫。

[案例2]

書上教我們要能嚴格管理員工,講究紀律跟效率,還告訴我們打下江山的鴻海大帝國郭董事長,總是要求事事仔細,員工沒有跟上進度、沒有提升效率的,常常被叫去罰站,更別說半夜1112點接到老闆電話要討論公事的狀況發生。

 

 

因此,你也要比照辦理,結果可能會出現員工紛紛離職。你一定覺得納悶,為什麼明明是一樣的方法,但用在自己身上就會出狀況呢?

也許有人會認為,這是因為書上說的和實際情況不一樣;也有人會認為,書上教的只是理論,並不一定適用於現況中;還有人認為,這是因為自己時運不濟,遇到的員工都不好,加上市場又不景氣,所以有志難伸!

但是,事實上真是如此嗎?

如果真是如此,那為什麼市場再怎麼不好都有人賺錢?

為什麼充滿草莓族的市場,現在依然還是有公司可以培養出很強的經團隊?

為什麼這些成功的人士就是懂得如何經營?他們的經營手法都是誰教得的呢?

難道只是因為他們看的書和我們不一樣嗎?還是因為這些人祖上積德,加上看過發財秘笈嗎?

我想應該都不是這些原因。或許過去的年代因為資訊不發達,所以某些人可以因為掌握資訊而賺到錢,但是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,什麼都能查、什麼都不奇怪的時代,唯一不同的只有自我反省的能力

反省什麼呢?反省你得到的資訊是不是做到有效的分析;反省自己是不是有真正確實的去做到前輩的指導和書上的建議;甚至去分出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意見以及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?

反省自己的能力,可以讓自己分辨出自己和鴻海大企業的不同,所以它可以做的事情,在我們手上也許不能完全比照辦理,同樣的,美式管理作風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員工也是我們要考慮的。

人很容易會去看別人怎麼做,卻忘記自己是不是能夠做。這就像是女生穿衣服一樣,比如現在流行短筒靴,就去買短筒靴子來穿,卻忘記自己的短腿配上短筒靴,只是看起來顯得更短;肉多的胖子為了看起來瘦一點,就把衣服穿得很緊,以為會變瘦,其實只是讓肉擠出更多罷了(這又是我身為胖子的一大體認啊)。

所以能夠客觀的反省自己,就能看見自己的優缺點、看見自己的需求,就能為自己找出適合的經營管理方式。

腿短要把裙子拉高製造視覺誤差;胖子就千萬不要再把自己的肉擠出來了,肉夠多了,不用再擠在一起跟大家宣示它們的存在,又不是示威遊行,想引起他人注意也不用這要嘛!

當你具有反省自己能力時,就可以讓自己事半功倍,這是創業者必備的條件,也是讓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,累積能力,解決問題,突破困境的關鍵要素。

以上這三大方向──「正確的財務邏輯理性的市場分析力客觀的自我反省力」,包含了創業者面對的三大條件──金錢(創業的基礎)、市場(創造財富的環境)、管理(不斷進步與執行的能力)。

因此,當你決定要自己創業時,就可以以此自我檢視,看看自己是否符合這三大條件,或是,是否能朝著這個三大方向去努力。

現在不會可以學,現在做不到可以慢慢去做,但最主要的是要自己願意去做,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你就是一個適合創業的人,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一博,可以一手打造出自己的理想事業。

當你具有了正確的觀念時,剩下的就是執行上的技術問題,可以仔細考慮該用怎樣的方法選擇出適合自己的事業。

誠如前文所述,創業是一個「面對自己」以及「面對現實考驗」的圓夢過程,接下來我們將開始檢視自己的夢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yu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